字級:
【3D求生術】爬高睡低 蘋果妹教你擊敗高山症
高山症是海拔高度上升,身體對氧氣量減少無法適應的症狀,無關年齡,登山越高,出現比率越高。根據統計,國內高山活動中,約3人會有1人出現高山症症狀。醫師與登山專家表示,如果只出現頭痛、噁心等急性高山症的症狀,只要馬上移動至較低海拔處,症狀都會解除,不會有太大危害。但若惡化出現高山肺水腫、高山腦水腫等情況,沒有即時處置,可能因此致命。彰化基督教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王律凱說:「高山症是海拔高度上升太快,身體無法適應氣壓改變、空氣含氧量降低引起,最好的緊急治療就是下降、下降、再下降」。王律凱提醒,高山活動民眾有頭痛、頭暈、噁心、嘔吐、虛弱等2項以上狀況,就可能是急性輕度高山症,趕快下降高度就可改善。如有出現步態不穩、呼吸困難、噁心、嘔吐、判斷力異常、幻覺等症狀,此時可能已經有高山肺水腫、高山腦水腫情況,這是可能致命的症狀,除立刻即降低高度外,更要盡快接受治療以免危急性命。攀登百岳超過50座,持有山域嚮導證的登山專家吳幸如表示,高山症不是登山者專利,國內除海拔3千公尺的百岳外,開車就可到的合歡山區、大雪山森林遊樂區等風景區,民眾更容易因高度上升太快,出現高山症的症狀。她提醒民眾,不論開車旅遊或步行登山,切記放慢上升速度。吳幸如說,登山金律:「爬得高要睡得低」,登玉山前先住在阿里山,攻頂合歡山前住宿清境農場,提前適應高度,攻頂後回較低海拔地方夜宿,也可降低高山症發生。王律凱表示,新聞及網路媒體報導某些藥物可預防高山症,目前被證實對預防高山症有效的藥物,有可幫助適應高度降低腦壓的利尿劑「丹木斯」(Diamox,acetazolamide),緩解腦水腫症狀的類固醇「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還有大家熟悉的威而鋼、犀力士,也可治療降低肺動脈高壓預防肺水腫,但這些都是處方用藥,不是每個人都可以使用,要使用這些藥物預防高山症民眾,可在出發前2周諮詢家庭醫學科醫師。(陳世河/台中報導)資料來源:
登山專家 吳幸如
彰化基督教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 王律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