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單日確診數近4天徘徊在8萬到9萬多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5/21)指出,若單日都新增8、9萬例,疫情恐拖比較久,若是12萬至13萬例,雖然一時壓力大,但疫情時間會縮短;專家則認為,如果是單日8、9萬例,那就會像紐西蘭一樣,推測10天後會到高峰,然後在6月中旬或6月底往下走。
指揮官陳時中認為,這段時間觀察,疫情並未暴衝式成長,目前可說「控制得宜」,而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則說,這2天北北基桃確診數有下降趨勢,中南部則升高,陽性率沒有大幅上升,可能是高原期,未來是否會上升,下周再觀察1、2天會比較清楚。

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則說,整體看來,疫情發生早的縣市以持平或緩降趨勢演進,疫情較晚開始的中南部則呈持平或緩升,接下來要注意中南部會否增加很多,不過北部和東部若下降明顯,疫情會持續下降,有過高峰的可能性,不過仍要觀察周末後狀況。
林口長庚副院長、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邱政洵則分析,如以單日新增8、9萬多例來推估,未來會走向紐西蘭模式,高原期維持2周到1個月,接著疫情便往下走,大概是6月中旬到6月底,不過這段期間會比較艱苦,因為沒打疫苗、年長加上共病,重症人數將持續增加。
對於單日新增12萬到13萬例,疫情時間是否真會縮短,邱政洵則認為,有太多變數影響預測,包括口服藥使用、自然感染、3劑疫苗接種率等,而疫苗保護力又會隨時間遞減,不過打疫苗加上自然感染提供的保護力強,某些病毒傳播鏈可能因此斷掉。
大家關心:政策大轉彎! 北市突宣布幼兒園下周23日起停課5天
前疾管局局長蘇益仁則說,預估這波本土疫情總病例數會到400萬人,所以到高峰時應有200萬人感染,然而今年至昨,本土個案累計112.9萬多例,還有80多萬人的差距,若以單日新增8萬例確診來計算,可能還要10天才會達到高峰,不過這就不會是劇烈、陡峭的高峰,走勢會比較緩。
蘇益仁也重申,公衛體系和醫療體系要分開來,應盡快讓全民適用快篩陽經醫師診斷後即確診、用藥,才能減輕醫院壓力。
(林芳如/台北報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