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閣員特寫】蘇建榮接財長 從政後股票1張都不留(動畫)
更新:新增動畫、蘇透過幕僚回應
財政部長由次長蘇建榮扶正,據《蘋果》掌握到的消息指出,蘇建榮約1周前獲徵詢,思考1天後答應接下重擔,不過由於半年前已排定健檢,今日蘇將全天在外不會進入財政部,預料最快下周才會排定交接。蘇建榮下午透過幕僚表示:「目前因為還沒交接,不適合發言,等上任後再向大家報告,敬請體諒。」
今年56歲的蘇建榮,畢業於東吳大學經濟系、中興大學法商學院經濟所碩士、美國賓州大學經濟學博士。先前長期擔任教職,包括台北大學財政學系教授、中興大學法商學院財政學系專任副教授、淡江大學產業經濟學系專任副教授等經歷,現在即使忙碌,也會固定回學校教課。
本土意識強烈的他,曾在新台灣智庫、新境界及小英基金會為綠營提供財經政策建言,2014年底擔任台北市政府財政局局長,協助台北市長柯文哲在1年內還債160億元。
總統蔡英文就職後,蘇建榮接任財政部政務次長,先後面臨兆豐紐約分行遭罰1.8億美元、一銀慶富獵雷案、軍公教年金改革以及公股銀行員工的13%優存,也靠著他內斂從容的性格,以及溝通協調能力,一一解決問題。
蘇是學者出身,因為人親切、沒有架子,連財政部基層公務員都私下以「蘇老師」稱呼他,蘇也常為了和媒體溝通,親自「便當課」教新進媒體認識財政部的重要業務,從公債法、賦稅觀念、公股管理、國安基金運作他都能面面俱到,不少媒體私下早對他大喊「部長好!」不過都被他用「不要害我」回應。
蘇建榮學而優從仕,他曾向《蘋果》透露,自己為了接任政務官,手中的華碩股票全部出清,「一張股票都沒有留」,完全犧牲自己投資空間,專心操作國安基金、替國家賺錢,展現他的風骨,令人佩服。
其實「蘇老師」除了國安基金和財政部業務熱心,連新婚男記者傳宗接代的話題他也常常輒上一角,不時會看到他幫男記者加油打氣,叮嚀「記得交作業(生小孩)」,如今蘇老師變成蘇部長,盯進度功力將再更上一層樓,男記者升格當爸的時間應指日可待。
與蘇建榮熟稔,同樣是學者出身的悠遊卡董事長林向愷則說,「他(蘇建榮)是學者個性比我還濃的人」,擔心接下來以財長身份到立法院,需要比較大的調適,「他要盡快去調整自己的作風」。
林向愷說,「有時候我會跟他講,財政部要應付這些東西(指與立法院、地方政府周旋)」,比較擔心蘇建榮擔任台北市財政局長的日子不滿2年,歷練日子較短,接下來如何周旋將是大挑戰。
林向愷也說,蘇建榮是非常小心謹慎的人,「像我們這些學者,時不時會在媒體上表達自己的看法,但他不會」,但林向愷認為,過分小心的個性,要做好現在的財長並不容易,「因為現在老齡化、長照財源需要籌措」,現在的財政部長必須要「Take risk」一點,並強化對外的溝通,讓外界知道財政部要做什麼、怎麼做,方為上策。
北美華人會計師協會創會會長、會計師林清吉在美越洋表示,蘇建榮為人有學者風範、且願提供部屬發揮舞台,過去對於會計師最頭痛的「肥咖條款」課稅爭議蘇都能拿出誠意互動,讓人印象深刻。
林清吉回憶,2017年11月曾為了肥咖條款(FATCA)帶領北美華人會計師協會眾會計師們拜會財政部,正是由時任財政部次長蘇建榮與賦稅署副署長宋秀玲接見。
「蘇建榮態度相當親切,很有學者的風範。」林清吉表示,蘇建榮在會計師面前不卑不亢,且代表財政部回應了許多連美國會計師都無法釐清的議題,讓人受益良多。
林清吉表示,蘇建榮在那次互動中給予部屬相當大的發揮舞台,他充份鼓勵及授權財政部同仁發表意見,宋秀玲思路清晰,對於我方協會提出之問題,均能對答如流,尤其是本會最為關切的FATCA及相關僑民稅務議題,而這次的互動成果也由參訪團回饋至洛杉磯僑教中心的稅務講座,僑民都拍手叫好。
林清吉表示,相信財政部未來繼續在蘇建榮的帶領下,除了使台灣稅制更趨完善,更能使台灣的財政更上一層樓。(財經中心、劉懿慧、王立德/台北報導)
出版:09:54
更新:18:05


有話要說 投稿「即時論壇」
《最新》
新聞-
台灣燈會湧81萬人次 等接駁車3小時怨:回不了家
台灣燈會在屏東大鵬灣主燈區昨天湧入81萬人次遊客,燈區採全免費接駁輸運大眾的措施,晚上近9時起出現大排長龍,久候等車狀況...
-
史上最古老病例 2.4億年前海龜化石有癌細胞
德國科學家近日從一塊化石中,發現2.4億年前的羅氏祖龜(Pappochelys rosinae)有癌細胞,認為這是有史以...
-
驚人!臉盆狂掃北車手搖店 爆食女豪飲16.1公升
台北車站南陽街的飲料店相當密集,爆食女帝路路繼挑戰家庭號飲料後,扛出量杯和臉盆,發下豪語:「只要看到飲料店,都要進去買」...
-
【名采】張惠菁專欄:一本書,與它背後的那些人
張惠菁/作家台北國際書展剛剛落幕。今年我參加的活動不少,幾乎天天都在展場裡,很容易就遇見認識的人。書展就像是把城市用一種...
-
情慾大動提拉米蘇 過節獻禮「讓你被帶走」
農曆二月初十告白失敗沒關係,白色情人節拿出甜點攻陷心上人的味蕾吧。厭世感爆棚的甜點師拿拿摳,傳授號稱能「讓你被帶走」的提...
-
【名采】鍾文音專欄:閱讀把我帶向世界
鍾文音/作家每年台北國際書展結束,媒體就會出現「年度一則」和出版有關的新聞(其實是舊聞),當媒體報導台灣人平均約讀四本書...
-
【名采】李偉文專欄:我的咖啡時光
李偉文/牙醫師、環保志工台灣首富曾批評現今台灣年輕人的夢想小到只想開一家咖啡館時,其實也顯示了喝咖啡在現代年輕人心目中不...
-
【名采】許悔之專欄:「李昂文藏館」之必要
許悔之/詩人、藝術家、有鹿文化社長那是一個雨夜,大雨潑削,如同李賀的詩境,我凝神寫大字「李昂文藏館」;以張大千選毫、日本...
-
【名采】黎智英專欄:國家安全與繁榮
黎智英/壹傳媒集團創辦人台灣民情簡樸人情味濃,生活水平不高,要是你甘於平淡與世無爭,有民主法治保障,不用聞官甘為孺子牛,...
-
【國際蘋道/日本】許仁碩:未竟的日本原住民轉型正義
日本特派員:許仁碩/北海道大學法學研究科博士生許多人都去過北海道旅遊,但可能不知道北海道原住民「愛努族」的存在。日本內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