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路透
根據英國科技新聞網站《The Register》報導,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周二以嘉賓身分在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發表談話表示,美國增加國內晶片的產量是昂貴浪費又徒勞之舉。他認為,美國晶片製造業沒有擴張和成功所需要的人才庫。
張忠謀表示,台灣龐大的人口是台積電晶圓製造成功不可或缺的條件。在美國和其他國家的專業人才離開製造業之際,台灣的人才成熟,成為純晶圓代工的理想地點。他表示,美國優勢在於現成的全球頂尖設計人才,台灣很少,台積電更是完全沒有。如果要發展出成功的晶片製造業,美國需要解決嚴重的製造人才短缺問題。
張忠謀還說,在美國製造的成本令人卻步。台積電美國奧勒岡州廠25年製造經驗可證明這一點。他說,奧勒岡廠雖獲利,但幾乎放棄了所有擴張計劃。他說:「在預期比較成本上,我們當時太天真,在美國製造晶片的成本比台灣高50%。」
張忠謀補充說,台積電多次嘗試為奧勒岡州廠安排美國和外籍員工,但都沒能降低多少成本。美國專家的看法顯然與他一致,一個智庫表示,任何新廠,都將有數千個職位空缺不能填滿,原因就是美國缺乏適當熟練的半導體製造人員。
張忠謀還說,台積電在美國政府的敦促下到亞利桑那設廠,他認為美國政府數百億美元的補貼,遠不足以提振晶片本土製造,不過美國的產量多少還是會增加,只是單位成本高,很難在國際上競爭。
張忠謀觀點有個很重要的變數,那就是台海戰爭。他說若發生戰爭,「美國要擔心的將遠不只晶片製造。」(財經中心/綜合外電報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