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渣文本:「看到人不會叫喔?」為何讓人不爽
「看到人不會叫喔?」在本年度突然擠進了「春節親友肚爛提問」的排行榜。在傳統提問中一直是主角的「什麼時候要結婚?」「什麼時候生小孩?」「什麼時候買房子?」的「什麼時候」系列,長期在排行榜居高不下,但或許是坊間教戰手冊多了,大家知道怎麼應付,所以造成的傷害值並不高。
但主流問題解決了,「看到人不會叫喔?」這種劈頭就來的快攻,反成了重創人心的新困擾來源。
碰到人不打招呼是幼童的常見狀況,如何解決這種問題,自有親子教育專家提供方案。但被「看到人不會叫喔?」這題傷害的社會大眾,往往是中學以上,甚至直達3、40歲的年齡層。
那這個問題該怎麼解決?或者換個角度來看,「看到人不會叫喔?」是個很重要的問題嗎?
出來社會打滾,打招呼是必要的虛偽。這點我們從小就開始教,一路教到出社會,卻還是很多人學不會。
因為對真正很熟的人,不見得需要多正式的招呼,很多人甚至是「幹來屎去」「媽來娘去」,更顯親近。對普通的親友,也常是反射性的丟出一些互動訊息,不需要刻意學習。
問題是發生在明明不熟卻要裝熟的狀況。因為不熟,你需要思考什麼樣的打招呼方式最適合對方,這往往會讓人錯過了最佳的「發動」時機。若是採用普遍的招呼方式,像是問早、問晚、問吃飯了沒,則可能虛偽過頭,反而與對方的認知有差距(明明很熟卻這樣問好),產生不快。
有人說,微笑是最好的招呼,但這種做法也無法滿足「看到人不會叫喔?」的提問者要求。人家就是要你叫個兩聲來聽聽,「汪汪」也好,光是笑,也不行。
「這也太難搞了吧?」
有時人家還會計較你是否喊出正確的親屬稱謂或職稱,那就更麻煩了。像是「什麼阿舅,這邊那麼多阿舅,是三舅啦!」「長官咧!平常都沒在記人臉喔!每個都馬是你長官!這位是處長啦!我是科長啦!」
打個招呼這麼麻煩,動輒得咎,乾脆裝死不認人,我來當壞人,笑罵就隨人。
其實這個問題應該反過來思考:「看到人不會叫喔?」這個問題本身存在道德上的疑慮。怎麼說呢?
打招呼是屬於社會禮儀,每個社會都有不同的打招呼禮儀,不瞭解該社會文化的人打錯招呼或不打招呼,我們通常不會給予道德上的負面評價,因為他是不懂、不知道,而不是道德上的「壞」。懂得禮儀,卻以刻意裝死不打招呼的方式來羞辱對方,才會有道德問題。害羞而不打招呼,不能說是道德上的「壞」或「錯」。
所以「看到人不會叫」,若真有無知的成份,那的確沒什麼好責怪的;他不知這狀況該如何處理,那就主動告知他即可。想要人家「叫你」,卻又不讓人知道該怎麼叫,一直用「看到人不會叫喔?」來逼對方,這種人在道德上,才應該予以譴責。
有些長輩會用這樣的理由辯駁:「我也是為了年輕人(下一代)著想啊,提醒他們要養成打招呼的習慣,這樣出社會面對不熟的人時,才不會因為沒禮貌而受到挫折。」
這個出發點當然是好的,但如果你的教育方法只是丟出一句「看到人不會叫喔?」那這種教法也太廉價了吧?老師教書若是「看到公式也不會寫喔?」「給你課本也看不懂喔?」這樣教,像話嗎?
人家就是不會,那該怎麼解決這問題?該怎麼和「學生」溝通?該怎麼讓人掌握他現在不具備或無法運用的知識?這都需要花費心思,而不是丟出一句「看到人不會叫喔?」就好像自己已成為至聖先師。
「看到人不會叫喔?」這話,反而突顯出言說者的傲慢、懶散,或無能。愛講這種話,不但讓「受話者」感到壓力,也讓旁觀者覺得尷尬,真正「擅長」打招呼的人更不會認同。
因為,「看到人不會叫喔?」這話本身,也是一種打招呼。
那這種打招呼的方式又有禮貌嗎?用來質問其他人的子女,是否不尊重對方的父母?用來質疑自己的子女,是否證實自己平常疏忽了的相關教育?
總而言之,你很會打招呼,就好好示範怎麼打招呼,透過身教的方式,讓眾人感受到打招呼的爽度與樂趣。打招呼應該是種良性的互動模式,能帶來感動人心的內在價值,而不是一個值得拿來拜的「天條」。很多東西一神聖化,就失去真正的人味了。
有話要說 投稿「即時論壇」
《論壇》
新聞-
維族人權人士伊利夏提:紅色帝國的內部敵人
伊利夏提/世界維吾爾代表大會中國事務部主任我從沒有想過,我會成為種族滅絕集中營的受害者!活了大半生,直到2017年年初,...
-
【國際蘋道/韓國】何雅雯:韓國大字報與香港連儂牆
韓國特派員:何雅雯/韓國西江大學中文系副教授香港反送中(反修例)尚未擴大之前,台灣人已經率先大規模表態支持,繼而就是韓國...
-
陳啟濃:校慶為何一定要辦運動會
陳啟濃/水里國中校長 12月是高國中小學校慶活動的旺季,大多數的學校千篇一律都是舉辦運動會,鼓勵學生多運動的意...
-
賴明煌:說與做各一套的政客值得信賴嗎
賴明煌/嘉義市政府前祕書長 近日某總統候選人之妻手拎著15萬LV包包代夫跑攤招引選票,繼其暴利挖砂石案後,再度...
-
何華國:網路群組成員的衝突如何化解
何華國/嘉義大學退休教授 近年來台灣的網路社群發展蓬勃,手機或電腦的使用者或多或少都成了網路群組的成員。無形中...
-
莊勝榮:台灣要當東南亞AI重鎮
莊勝榮/律師 當大家看到微軟、Google、Amazon、IBM等美國大公司來台設立AI研發中心時,有高度敏感...
-
律師觀點:防一氧化碳中毒,租屋族怎自保?
李儼峰/執業律師 天氣冷颼颼,家家戶戶門窗緊閉,「一氧化碳中毒」成居家安全最大殺手。&...
-
法官林孟皇:完成司改重要拼圖:速修律師法
林孟皇/台北地方法院法官隨著選舉投票日的接近,意謂這屆立委的任期即將結束。在屆期不連續原則下,本會期沒有通過的法律草案,...
-
范疇專欄:2020台灣應該「靜以待時」
范疇/戰略作家今年7月在《你票投白宮還是中南海》一文中,我預測「……2020大選的本質,不是...
-
國小老師心聲:從小學英文美意 勿因欠規劃變調
宜和蓒/國小老師導師班上的小二學生狐疑地問著授課英文老師,英文字母我們在小一時已經學過了,為什麼小二還要再重複學一次?英...